HOME> 意大利世界杯夺冠> 赵云的长枪

本文转自:西安日报

○胡新波

长枪为百兵之王,赵云乃人中之杰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赵云一身赤胆,在当阳长坂坡七进七出,单骑救下阿斗;在凤鸣关力斩“有万夫不当之勇”的韩德父子五人;在汉水之滨以空寨计让魏军不战而溃,成功救下黄忠、张翼。有勇有谋、忠义无双的赵云,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如星闪耀,深受人们的喜爱,其英武绝伦的形象,除了身下的白马,更少不了手中冠绝古今的长枪。

三国诸多武将的兵器,都有响当当的名号。《三国演义》中,在桃园三结义后,刘备便命良匠给自己打造了双股剑,关羽则制了一把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,张飞也有了丈八点钢矛。在书中,曹操更是有倚天和青釭两把宝剑,削铁如泥、锋利无比的青釭剑赏赐给了夏侯恩,在后期的战斗中则被赵云所得。

长枪在手,万夫莫敌。赵云一生战绩无数,其手中的兵器定然不是无名之枪。溯洄从之,在元杂剧《襄阳会》中出现过赵云长枪之名:“那曹兵大败输亏走,赵子龙手持着牙角枪。”这里交代赵云的枪名为牙角枪,意味着枪如猛兽之牙角,取其锋利之意。不考虑谐音的情况下,在《三国志平话》中赵云的长枪却另有别称:“赵云使一条枪,名曰涯角枪。海天涯角无对。”这里的意思,是说赵云的涯角枪稀有无比,穷尽天之涯海之角,都找不到另外一只,取其罕见之意。

一寸长一寸强,兵器作为手足之延伸,习练起来可不简单。长枪脱胎于矛,长而锋利,使用灵便,应该说是为上阵杀敌而生的兵器,也因又尖又长很不好练,故而也有“月棍年刀十年剑,百年练得一杆枪”的说法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一回,如是描述赵云的枪法:“那枪浑身上下,若舞梨花;遍体纷纷,如飘瑞雪。”银白色的长枪,在赵云的挥动下,一点寒芒先到,随后枪出如龙,似雪如花,可见其枪利,可知其枪速。张郃、徐晃遇见这枪,则心惊胆战,不敢迎敌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一回,对赵云的枪法则有更具体的描述:“周善教军士放箭,赵云以枪拨之,箭皆纷纷落水。”由此可见赵云的枪法之精湛。当然,赵云会的可不止是长枪;在保护诸葛亮撤离南屏山战场时,曾于江上一箭射断东吴战船的篷索。

“血染征袍透甲红,当阳谁敢与争锋。古来冲阵扶危主,只有常山赵子龙。”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手持长枪的还有孙策、马超、太史慈等猛将,但是能与赵子龙一般一枪定江山的又有几人?一胆二力三功夫,在枪法和箭法之上的更是赵云无与伦比的豪杰之胆!一人一骑不顾生死,血战长坂坡,扁舟飞汉水,匹马向当阳……临危受命,力挽狂澜,这便是忠肝义胆的常山赵子龙!

发布于: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