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> 意大利世界杯夺冠> 「药明康德」万字分析“要命康德” 一、个人点评 1.1、综合评价与股东减持复盘要是盘点A股中比较招人恨的股票,光伏啊,CXO啊,这都是榜上有名的,光伏咱之...
{$vo.文章标题}
{$vo.文章标题}

「药明康德」万字分析“要命康德” 一、个人点评 1.1、综合评价与股东减持复盘要是盘点A股中比较招人恨的股票,光伏啊,CXO啊,这都是榜上有名的,光伏咱之...

admin
4390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思索的瓶起子,(https://xueqiu.com/1088154788/299179396)

一、个人点评

1.1、综合评价与股东减持复盘要是盘点A股中比较招人恨的股票,光伏啊,CXO啊,这都是榜上有名的,光伏咱之前分析过了,今天来看看CXO的龙头,药明康德。

药明康德也被戏称为“要命康德”,主要就是股价走势过于惨烈,且大股东不论在高位,还是在低位,都在不断减持,公司赚的越多,他们减持的越狠,就给人一种完全不看好自己公司未来的样子。

我来给大家复盘一下药明股东减持历程,药明康德于2018年5月8日上市,前复权后的发行价格大约在8元左右(后文的价格都是前复权后的价格),上市首月连续涨停板,直至52元才开板,暴涨6.5倍。

上市后大股东承诺12个月的锁定期,锁定期一到,自2019年5月13日开始,股东就开始减持公司股份,时间节点如上图红色箭头所示。要知道这时公司股价只有30元左右,但大股东相比发行价也赚了接近4倍,所以人家根本没考虑过长期持有。

上图蓝色区间,是公司股东和高管们漫长的减持时间段,要不是这家公司因为减持被骂的太惨,可能到去年11月份,都不是减持的终点。我给大家截图一下药明康德的减持公告记录,真是密密麻麻,总之不论股价高低,就只有一个字:卖!

注意看上图我画红框的公告,公司小股东,甚至玩出了违规减持的套路,也就是

违反承诺减持

。当时被罚了2亿元,还创了A股的新纪录。

是不是觉得罚了2亿很多,其实人家精明着呢,一点都不多!

当时上海瀛翊在股价高达130元左右的价格减持,总金额达到了28.94亿元。再看看当前药明康德不到40元的股价,如果这些股份留到现在,也就价值9亿元。因此上海瀛翊哪怕交了2亿罚款,依然到手26.94亿元,赚了近18亿,只是可怜那些散户们,成了违规减持的受害者。当然自己买的药明股票,挨了打自己也得认。

要我说针对这种违规行为,就要罚到肉痛,直接按照减持总额来罚,我看谁还敢违规减持,否则何谈保障中小投资者们的利益呢!!!

所以咱们先不谈药明康德这家公司的质量好坏,单从这么多年股东减持的角度出发,我就不喜欢这家公司,几乎每次提到必喷之。

更可气的是,这货体量还比较大,又是AH两地上市,所以它的股价暴跌,往往会带崩医药板块,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!为什么美国国会动不动就传出声音,要制裁药明系公司,我觉得就是因为针对药明会打击A股和H股的医药板块,最终雷声大雨点小,不见制裁举措,但跌掉的市值却回不来了。

当然咱写分析文章要理智,所以下文我会摒弃个人喜好,单纯分析当前药明康德是否具备投资价值。

当前哪怕公司股价已从170跌回了40元,但动态PE依然高达40倍,并不算便宜,所以也不建议盲目抄底,因为要先找到底在哪才能抄啊。

1.2、年报数据简表

二、企业质量与财报分析

2.1、CXO行业情况与药明康德业务简介

药明康德属于医药研发服务型企业,主要为全球制药、生命科学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。主营业务涵盖CRO、化学药物CDMO、高端治疗CTDMO等领域,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“一体化、端到端”的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型企业。

这里很多人对这些专业名词缩写不太理解,例如CRO、CMO/CDMO、CSO、CXO等等,CXO是CRO、CMO/CDMO、CSO的统称,即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,中间字母不同,代表不同的涵义,X是未知数的意思。

R代表Research,是研究发现的意思,主要指医药的研发环节,CRO主要是医药产品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外包开发过程。

M代表Manufacture,是生产制造的意思,当药物研发CRO完成后,代工生产环节就是CMO,CDMO的区别在于,除了基本的生产外,它会针对生产环节,帮助客户进行研发及生产流程优化,甚至可以将CRO的功能融入进来,变成研发生产一体化的CRDMO业务。

S代表Sale,是推广销售的意思,也就是说药企甚至可以将销售环节,外包给CSO公司,一些销售能力不强的药企为了推广新产品,就可以选择CSO的模式。所以可以看到,当前医药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流程,均可以外包给医药服务型企业去做。

以其中最重要的CRO环节为例,无论是临床前阶段还是临床阶段,需要的研发周期极长,研发风险较高,因此医药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与风险,就倾向于将这个过程外包出去,这也是过去几年CXO行业蓬勃发展的原因。

从竞争角度来看,按照我查到的2021年数据,全球CRO市场的前五大企业,合计市场占有率为38.4%。国内CRO市场集中度相对高一些,前五名药明康德、康龙化成、泰格医药、昆泰和昭衍新药在2021年的合计市场占有率为44.8%。

2023年的数据我没找到,如果按照药明康德23年营收403亿人民币计算的话,它的营收应该已经跻身世界前五了。药明康德以及中国CXO企业之所以成长速度很快,本质上还是因为中国医药外包企业的研发成本更低,费用更便宜。

说回药明康德,目前它的业务主要分为五大业务板块,分别为:化学业务、测试业务、生物学业务、高端治疗业务和国内新药研发业务。

①化学业务,也就是药明康德传统的CEDMO业务板块,主要是针对化学制药领域的研发和生产环节,以及其中包含的TIDES业务(寡核苷酸和多肽),23年实现营收291.7亿元,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板块。

为什么把TIDES业务单独拎出来说,因为公司化学业务2023年营收同比仅增长1.12%,而TIDES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4.4%,所以TIDES已经成为拉动化学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。

②测试业务,主要是针对药物及医疗器械的临床前测试以及临床试验测试,23年实现营业收入65.4亿元,同比增长14.4%。

③生物学业务,可以把它理解为靶向药产品的研发服务平台,23年实现营收25.5亿元,同比增长3.1%。

④高端治疗业务,为客户提供细胞及基因治疗产品的研发生产测试一体化服务,23年实现营收13.1亿元,同比微增0.1%。

⑤国内新药研发业务,顾名思义是针对国内客户的新药开发,创造的营收只有7.26亿。

从业务汇总表可以看到,当前高端治疗业务处于亏损状态,其余业务板块毛利率在35.7%-44.5%之间,化学制药研发业务营收最多,毛利最高,拉起了公司综合毛利率。
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主业营收仅增长了2.49%,下降非常多,除了测试业务外,各板块营收几乎没增长,未来的成长性可能出现了问题。

分地区来看,境外业务为药明康德贡献了近330亿的营收,国内则仅有73亿,欧美医药企业依然是药明康德最主要的客户来源,这也是为什么,老美一放话要制裁药明,公司股价就闪崩的原因,确实,万一哪天制裁真的到来了,那公司的业绩直接会减少80%。

所以说,投资这种境外营收占比较高的企业,未来都需要重视国外的政策风险,别相信什么自由市场,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收割的镰刀不知道啥时候就会落下。最终大概率会逼着你,用极低的价格出售公司,好让欧美企业捡便宜,不卖就制裁封杀。

前文我也说过,欧美企业更倾向于将订单给到中国CXO公司,就是因为中国人工成本更低,从药明康德的成本分析表能看出,直接人工成本超过100亿元,是最大的成本来源,超过了原材料成本,全世界哪里既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,人工成本还低呢,毫无疑问就是中国。

单看研发人员情况,药明拥有近1300位博士,超过万名硕士,单看人员素质,药明的研发实力也确实很强大。

再说回CXO行业的发展情况,2017-2022年之间,全球CXO市场的年化复合增长率大约在10%左右,而中国CXO市场的年化复合增长率大约为24%,中国CXO企业的成长速度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。

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更具有研发成本优势,CRO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,依托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服务,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力成本高度敏感,所以能够吸引国际CXO需求向中国转移。

另外当前许多医药企业不愿意维持一支高成本的研发团队,更愿意选择外包的形式来控制成本和风险,这也是CXO行业高景气度的原因之一。

最后一点,医药产品往往受到专利期的保护,一般来说新药的专利保护期为20年,当专利保护过期后,仿制药出现,就会极大影响创新药企的利润。因此当一大批重磅药品集中到期,就会出现“专利悬崖”的现象,这时药企出于维系利润的原因,就要提前研发新药,从而促使CXO订单增长。下一波的“专利悬崖”将会在2025-2028年之间到来,因此前些年医药研发支出偏高也就可以理解了。

但自从22年美联储开始加息后,CXO行业的增速明显下滑,这也很正常,因为医药行业对利率是高度敏感的,医药研发更是如此。由于创新药企业特别是初创生物科技公司持续亏损,其发展需要融资输血,对利率较为敏感。由于利率因素对没有产生正向现金流的创新医药企业影响较大,而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景气度又影响到CXO行业订单,故利率影响也会传导至CXO行业,导致行业增速下滑。

药明康德自己在2023年年报中,也对24年的业绩进行了预期,预计2024年收入达到人民币383-405亿元,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将保持正增长(预计增长率为2.7-8.6%)。

也就是说公司自己评估了手中订单后,都不看好后续成长潜力,公司股价又怎么好得了呢。

24年一季度,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0.95%,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.42%,扣非后(也就是扣除掉特定商业化项目)保持7.3%的正增长,但这个增速已经很低了,所以说一季报的业绩也反映了未来的悲观预期。

所谓商业化项目,我给大家解释一下,按照本人的理解,就是以投资入股的形式,参与到医药研发当中。比如一家创新药企业,想要研发一款新产品,自身资本不足,那么找到药明来做CRDMO的同时,药明投入一定资金,入股这家企业,补充研发资金。未来产品上市后,药明就可以享受销售分成。

这种套路之前泰格医药玩的很6,用这种方式拿到了许多研发订单,每年非经常性利润也大幅波动。但这种方式相当于CXO企业自身承担了更大的研发风险,在新药产品还未上市前,不产生利润,那么就会持续造成亏损,给公司业绩带来负担。

总之近两年投资药明康德,一定要放低对它的业绩预期,可能随着美联储开始降息,它会重新回到增长态势,不过毕竟体量也大了,很难再现前些年的高增长,也就无法享受高估值。

2.2、业绩点评与财报分析

从资产端来看,在债务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,药明康德依然保持较高的资产增长速度,资产负债率也不断降低。我查阅年报,公司境外资产260亿元,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5.3%。

债务方面公司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,货币资金可以覆盖有息债务。

周转经营性账款方面,药明康德的应收账款金额较多,且近两年快速增长,结合去年公司营收整体稳定,说明公司放宽了对客户的信用账期。

我查了年报中公司应收账款的情况,可以看到各种期限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均在增大,1年以上账龄的应收款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,所以2023年药明康德计提了2.38亿的信用减值损失,未来可能会继续计提。

这里多说一句,当前利率水平较高,经济环境一般,那些医药初创公司如果现金流断裂倒闭,那么CXO公司就有可能无法收回相关研发款项,所以未来一段时间,药明康德都会面临一定量的坏账损失。

也不排除公司通过增加应收账款的形式做高营收,这个指标建议药明投资者持续关注,如果应收账款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,与经营情况不匹配,就要注意风险。

药明康德近几年在疯狂扩张产能,以匹配当前在手订单与营收规模,目前固定资产已有171.9亿元,且在建工程还有接近70亿元,所以CXO行业的资产投入也算比较重了。

我查了一下主要在建工程情况,一个美国和两个国内的研发生产基地,其中泰兴新药和启东项目都进行到了70%左右,而美国项目进行到24%,还在初期阶段。未来这些在建工程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投入,也会产生较高的固定资产折旧,就看公司的新增订单能否跟得上吧。

从收入成本端来看,23年公司营收上涨不多,但成本反而是下降的,使得毛利率首次上升到41%之上,所以哪怕公司营收规模没怎么涨,但赚钱能力确实加强了。

这里成本下降可能也与环境有关,不知大家前几年是否关注过,由于当年CXO行业高景气,做试验用的猴子从1万元一只上涨到20万元,有人戏称做创新药不如去养猴,“用猴荒”、“二手猴”都成为了炒作现象。现在实验猴价格大幅下降,直接使得公司营业成本降低,所以万物都逃不开周期二字。

药明康德的四项费用均保持稳定,别看它是做医药外包研发的,其实自身研发费用并不高。所以这里我的观点是,CXO并不是什么技术含量特别高的行业,一方面拼研发人员的科研能力而非企业的,另一方面拼资本投入,看谁的实验室、研发基地多。

所以CXO企业的本质,与我国那些制造业企业们,也没啥区别,依然是个人力密集型、资本密集型的行业。在我看来,既然是拼人力和资本,那么护城河就不算深,人力流失、新增资本进入都会改变行业现有竞争格局,最终的平均盈利能力也不会太强。

前些年CXO企业高增长,只是国外医药研发外包产能向中国转移的缩影,就与欧美国家制造业外迁是一个道理,并不是说这门生意有多么厉害,所以也可以把药明康德理解成医药版的立讯精密、工业富联。( 「工业富联」富士康旗下的代工龙头,值多少钱?)

可以看到公司净利润增速始终是高于营收增速的,只不过前两年的高增长时期已经成为过去式,增速快速回落到了个位数,这也是公司股价大幅下跌的原因之一,毕竟没有高增速就无法享受高估值。

药明康德的现金流状况还是不错的,赚的都是真钱,且ROE也在不断提升,公司净资产依然在稳定成长,如果只考虑PE估值,不考虑管理层来说,当前公司估值已经回到了合理区间。

2022年以前,公司每年经营现金流无法满足购建资产的支出,所以需要持续的融资输血,这一状况在2023年有所改善,公司大幅降低了购建支出,这可能也预示着公司已度过了高速增长时期。

从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,20年之前公司投资现金流支出远高于经营现金流入,因此不断融资,21年以后才减少了筹资金额,并且23年才第一次依靠经营现金流,覆盖投资和筹资需求。

由于每年有大量的投资支出,因此公司也拿不出太多现金用于分红,股利支付率仅有30%,未来随着资本开支减少,公司有可能提高分红比例吧,当然如果股东都把股份减持了,也就没动力增加分红了。

2.3、CXO行业横向对比

按市值排序,国内CXO企业头部玩家如上所示,看着今年收益率指标,真的是惨兮兮。药明康德市值最大,跌幅也最深,目前估值相对较低,与凯莱英差不多。

表格中指标均为2023年年报数据,下同。药明康德的资产负债率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,成长不依靠债务驱动。

其他头部公司或多或少,依然在大幅增加有息负债,康龙化成甚至比药明康德的有息负债还多40亿,有息负债率最高,但净营运资本相对较低,这公司财务杠杆有点高,要小心。

药明康德尽可能将货币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,资金使用率比较高,泰格医药固定资产低到不正常,我查了一下,它走轻资产运营路线,不投入厂房,纯做服务。各家几乎都在大举扩张产能,未来要小心CXO行业产能过剩。

泰格医药与康龙化成的商誉都很高,可能有些风险,不过泰格医药算是个披着CXO名头的投资公司,相对可接受,长期股权也最高。药明康德这几项资产对比下来属于正常水平。

从总营收来看,药明一家高于其他六家之和,它和泰格医药的增速都下来了,康龙化成还维持两位数成长,而凯莱英业绩开始大幅下滑。毛利率方面药明高于泰格与康龙,处于中游位置。

在费用率方面,药明康德明显拥有优势,无论是销售、管理还是研发费用率,药明康德在主要竞争对手中几乎都是最低的,这应该是规模所带来的优势。

除泰格医药外,大多数CXO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差不多,泰格医药因为有大量投资,每年扣非净利润总是大幅波动。除了凯莱英和昭衍新药外,大家的业绩多数都维持正增长,只是增速不复当年。

从现金流来看,只有泰格医药赚的是账面财富,净现比刚50%出头,它的利润许多都是股权账面价值变动。药明康德的净利润率第三高,赚钱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,毕竟第一高的凯莱英业绩大幅下滑,第二高的泰格医药赚的还是假钱。

无论从哪种资产角度出发,药明康德都是最赚钱的那个,各种资产回报率均最高,且高出主要竞争对手一个档次,所以如果想要投资CXO企业,那么药明康德单从指标上来看,算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
从现金流来看,除药明康德外,其余公司大多数还要依靠融资输血补充现金流,未来一旦行业需求减弱,产能过剩周期下行,药明康德的生存能力应该也是最强的。

2.4、投资风险

投资药明康德还是有非常多风险需要注意的。首先是对管理层的信任问题,这一点我在文章最开头已经分析过了。如果公司股价涨上去了,大股东们是否又会借机减持呢,到时候股价受到持续抛压影响,散户总归是受害者。

其次是竞争风险。过去几年CXO行业高景气,因此行业公司都在拼命扩张产能,未来一旦医药企业研发支出放缓,外包比例下降,就会导致竞争加剧,价格下降,影响公司盈利能力。

再者是汇率风险。药明康德境外收入占比极高,未来一旦美国降息后,人民币汇率上涨,就会导致汇兑损失,影响当期业绩。

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风险,就是美国制裁风险。在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于2024年3月6日投票通过《生物安全法案》,药明康德的名字被列入“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”的定义中,未来有可能会限制美国企业与药明康德的业务往来。

虽然法案尚未完成立法程序,但如果一旦立法完成,那么对药明康德业绩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,谁也不知道这个法案何时会被通过,但有这个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,药明康德的股东可能睡觉都不安稳。

2.5、后市展望

从宏观角度来说,创新药公司的融资依赖外部利率环境,随着下半年美联储大概率开启降息,后续融资环境会持续向好,这会提高医药公司的估值中枢,带动CXO行业的估值上移。

从订单角度来看,过去2020-2022年CXO行业高景气度,有一部分是受到新冠商业化订单催动的,现在疫情早已结束,医药研发支出增速也同比回落。根据研究显示,2021-2028年全球医药研发将以年化2.6%的增速上涨,这个增速其实不算高,哪怕中国企业享有成本优势,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和订单,我估计最多也就是个8%-10%增速,因此订单增长有限就会影响CXO企业的业绩成长。

这里介绍两个英文名词,IND代表新药临床研究审批,NDA是新药经过临床试验后,申请注册上市。

2023年美国IND新增数量为1724个,同比下降7.6%,NDA新增148个,同比增长24.4%。23年中国IND1563个,同比增长26.76%,新增NDA256个,同比增长61%。但24年前两个月,中国IND261个,同比下降7.12%,NDA44个,同比下降6.38%。

想要投资药明康德的话,可以关注新增IND数量,这直接反映CXO行业需求,美国可以去FDA官网查询,中国可以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查询,当然也可以关注我的zs星球,从研报中获取。

药明康德自身对24年的业绩预期都不乐观,我觉得投资者更要谨慎,别看它PE估值低就无脑买。

三、股价走势与估值分析

技术分析我更看重长期的周线走势,之所以加上这部分内容,并不代表我抛弃了价值投资,而是为了更好的寻找买点与卖点,提高择时准确性。

将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,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胜率,如果出现一个技术分析的买入好时机,同时又是一个基本面分析的好价格,这时买入的赚钱几率无疑会大大增加。

这时如果再将资金面加进来,低位低估值上涨的同时,伴随成交量放大,三者相互印证,我觉得综合胜率还会再次提高。

3.1、股价走势

从股价走势来看,药明康德本轮下跌非常惨烈,且最近三年呈现了单边下跌的状态。最初下跌是因为估值太高,且股东不断减持,使得市场失去了信心,现在下跌则是因为利率太高,压制估值,且市场对公司未来的成长性表示悲观。

目前股价已经回到了上市之初的平台区间,在这里大概会得到有力支撑,成交量也在异常放大,而股价却没有加速下跌,大概率说明有资金已经在这个位置开始抄底了。

不过也别太乐观,药明康德属于A股港股两地上市的公司,当前A股股价39元,而港股仅有28.55港元,港股折价率高达33.25%,也就是说同样一股药明康德股票,在港股买只需要26元人民币,说明外资对药明的定价更低。

3.2、长期趋势

长期趋势我看的周K线图,长期下跌初期的一卖、二卖、三卖均比较清晰,目前依然处于下跌趋势当中,股价新低刚刚出现三周,还未看到明显反弹。

从寻找背驰反转迹象来看,前两个下跌区间的幅度比较接近,但第三段下跌幅度明显加大,这也与第二个中枢平台盘整时间更长有关,时间长积蓄的能量大,突破后的力度就会更强。

值得注意的是成交量快速放大的时间点,也是股价跌破了前期中枢平台最低点后出现的。这一方面说明有大量的资金,在出现新低后选择抛售止损,另一方面也说明有新资金入场接盘。

3.3、中期趋势

中期趋势我看的日K线图,在23年11月见顶后,开启了新一波下跌趋势,在这个过程中,在今年2月-5月间形成了一个重合区间非常小、波动极大的中枢平台,这也是因为成交量快速放大,多空双方展开了激烈博弈的结果,最终向下趋势得以延续,但空军力量明显被消耗较多(想要卖的可能已经卖完了)。

中期趋势出现背驰现象,成交量放大,跌幅收窄,空方力量明显减弱,目前36.36为疑似日线级别第一买点,但还未被确认。

3.4、短期趋势

短期趋势我看的30分钟K线图,目前小级别为向上趋势,处于平台整理过程中,从成交量来看买盘开始增多。

如果36.36元就是底部位置,目前30分钟级别确认了一买36.36元和疑似二买37.9元两个点位,后续可以等待三买点出现。当然如果股价向下突破平台,跌破37.9元,就预示着短期反弹的结束。

3.5、技术分析总结

目前药明康德的长期趋势依然不乐观,没有看到见底反转的信号,中期和短期有些反弹,但是否会变成长期趋势的反转,还需要持续观察。

(注意:文章发布会有时效差,因此短期趋势分析的时效性会受到影响)

四、估值分析

4.1、估值走势

从PE估值历史走势来看,当前药明的估值处于历史最低位,11.64倍估值确实不算高,如果公司能维持住这个盈利水平,哪怕未来不增长了,提高分红率,那么可能也有些投资机会。

从资产角度来看,2倍PB估值真心不算贵,毕竟未来将会是老龄化社会,对于医药产品的需求只增不减,因此医药研发外包的市场也是长期看好的,这是毫无疑问的,只是增速不会像之前那么高了。

当前公司股息率达到了2.55%的水平,要知道当前分红率仅有30%,如果这个盈利水平可以保持,未来减少资本开支,并增加分红,哪怕每年分60%,那也是5%的股息率水平,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
4.2、相对估值法

PE估值

正常来讲,像药明康德这种行业龙头公司,是可以给20倍合理市盈率的(对应每年5%的收益率),但考虑到公司管理层的减持黑历史,我觉得给予15倍合理市盈率相对较好。净利润增速我害怕公司净利润下滑,因此按照0%来保守计算,得到具体估值表格如下:

得到的合理股价为49.85元。再留些安全边际,药明康德再跌一跌没准也会出现较好的投资买入点。

4.3、绝对估值法

企业的内在价值,是由其未来全生命周期内,所能创造的全部自由现金流决定的。本文采取两阶段模型,第一阶段时间周期为5年。我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,调节指标后进行估算,具体指标假设如下:

首先是直接法,直接法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,减去那些维持公司长期经营能力的保全性资本支出,最终得到公司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。

公司过去5年的净利润现金比率平均值为126.45%,因此我取公司净利润乘以过去5年净现比平均值,得到调整后的经营现金流基准值122.66亿,估算出公司直接法-自由现金流基准值为93.14亿元。

其次是间接法。间接法以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指标为出发点,先加回折旧、摊销等非付现金的科目,再减去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额,用“购建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”科目金额代替。由于当前药明每年购建支出依然很高,最终算完,得到间接法-自由现金流基准值为96.39亿元。

未来随着购建进一步下降,间接法自由现金流有望继续上升。间接法的结果更低,本着宁低不高的保守原则,取用间接法的66.96亿元为估算基础值。

第一阶段增长率取0%,也就是保守估算,我按照公司需要5年时间来消化前些年高速增长的业绩成果,永续年金增长率均取3%,意思是未来中国的长期GDP增速会下降到3%左右,折现率取7.5%。具体估值表格如下:

测算出的每股内在价值为52.06元。看来当前市场对药明康德的定价,更加悲观一些。

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最大的问题在于,一旦计算指标出现偏差,就会导致结果差别极大,因此我用±1%的变化区间,进行了估值结果的敏感性测算,具体如下表:

如果各位认为我的指标选取有问题,也可以参照表格中的其他结果。

4.4、投资决策(仅供自己参考)

五、附:年报数据表格

(完)$药明康德(SH603259)$ $医药ETF(SH512010)$